行业要闻
行业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要闻
恐龙何时有个家?
发布时间:2025-11-12 01:15:58 分类:行业要闻 点击量:

  2008年12月26日,是广西自然博物馆建馆20周年纪念日,当天该馆首次在露天广场向公众免费展出两条广西出土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右江清秀龙和赵氏扶绥龙,同时展出的还有两条北部湾大型鲸鱼骨架。

  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嘉宾在蒙蒙细雨中参加了首次亮相的赵氏扶绥龙揭幕仪式。看着这经过复原和装架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化石骨架,人们在为广西自然博物馆科技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取得丰硕科研成果为之赞叹的同时,也为这些国宝放置露天遭受日晒雨淋的处境担忧。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说:“这么珍贵的展品,怎么不放到屋子里呢?”其实,工作人员何尝不想为恐龙造个“家”。

  广西在自然博物馆建设方面走在了许多省(市、区)前面。广西自然博物馆其前身为成立于1934年的广西省立博物馆,1988年从自治区博物馆独立出来,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省级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建馆20年来,该馆在人员少、基础条件差的情况下,却在科学研究、藏品采集和科普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他们利用有限场馆搞好展品陈列、开展流动展出,将科普展览送到边远山区、社区、学校;组织开展科普夏令营和馆令营活动。该馆现已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的观众达10万余次。

  同时,他们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同行合作交流,在广西恐龙动物群、第三纪宁明生物群、第四纪哺乳动物群以及古人类和旧石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丰硕科研成果,在美国《科学》和《人类进化》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2001年1月,由科技部组织评出的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之一的“百色旧石器挑战莫氏线理论”,就是该馆科技人员参与完成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收藏3万多件动植物和古生物标本的全国重点博物馆,目前馆内建筑面积仅2000平方米,陈列面积更是只有1400平方米,这两栋小楼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别说把长18米、高9米的恐龙骨架放入室内,就连目前馆藏的许多标本也没法拿出来展示。

  扩建新馆,让收藏的珍稀标本更好地为科普、科研服务,就成了广西自然博物馆历届领导的追求。

  在广西自然博物馆建馆20周年庆祝会上,第一任馆长谢居登在发言中念了他的两首诗,其中四句是:“兴邦富民肩重任,施设简陋苦追求;建馆呼声仍不断,进军科技众飞舟。”表达了该馆几代科技人员企盼广西自然博物馆事业兴旺发达的愿望。

  现任馆长王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西具有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各时代地层中丰富的生物化石详细地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程;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洁净的北部湾海洋生物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对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藏品收藏和展览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广西自然博物馆将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恐龙一定会有自己的“家”!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尊龙人生科技园407号 电话:020-2891-2182 手机:137-12751404

Copyright © 2025-2028 尊龙博新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7878027